全球绿色能源巨头Ørsted和bp等抢占绿氢高地
进入2021年,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巨头沃旭能源(Ørsted)再次快马加鞭推动绿氢技术的应用发展,结合去年11月沃旭与BP合作的首个氢能项目,我们看到了为应对气候目标,全球绿色能源巨头抢占绿氢技术高地的步伐在进一步加快。
1月25日,在全球“企业骑士”第17次评出的“全球可持续企业100强”中,沃旭连续三年蝉联“最具可持续性的能源公司”的第一名。
这是这家致力于可持续能源发展的企业应得的荣誉。
2021年1月12日,Ørsted宣布已完成其液化天然气(LNG)业务向Glencore的剥离。由于沃旭对可再生能源的战略重点,公司决定放弃其液化天然气业务。
除了发展海上风电外,沃旭在氢能项目上的投入,也令人印象深刻。
在过去的18个月中,沃旭能源与不同的财团合作,在丹麦、德国、荷兰和英国开展了七个可再生能源氢能项目。几乎无限的全球海上风能非常适合为可再生能源制氢提供电力。
2021年1月20日,Ørsted对其第一个可再生氢能项目做出最终投资决定。
公司决定对丹麦示范项目H2RES做出最终投资决定,该项目将利用海上风能生产绿氢。该项目预计将在2021年下半年正式投产,成为Ørsted的第一个可运行的可再生氢能项目。
位于丹麦 Avedøre电站的H2RES项目,容量为2MW。每天将产生约1,000公斤绿氢,可为哥本哈根和西兰岛的公路运输提供燃料。H2RES项目将使用Ørsted在AvedøreHolme的两台3.6 MW海上风机的电力,研究如何最佳地将电解槽与来自海上风电进行结合。
2021年1月8日,沃旭联合多家欧洲巨头研究海上风机直接制氢。
ITM Power、西门子歌美飒和Element Energy的财团,获得欧盟委员会燃料电池与氢能联合机构(FCH2-JU)500万欧元的资助资金,用于调查研究海上风机和氢电解槽组合系统直接在海上制氢并传输回陆上的绿氢技术可行性(OYSTER项目)。
采用紧凑型电解槽系统,直接与单个海上风电机组集成在一起,直接电解海水。该项目计划于2021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24年年底。ITMPower负责电解系统的开发和电解试验,Ørsted将领导海上部署分析、未来海上物理电解部署的可行性研究,并支持ITM Power设计电解系统。西门子歌美飒和Element Energy提供其他技术和项目方面的专业支持。
OYSTER项目的几家参与公司,都有从海上风电制氢的愿景,他们认为这样的氢能成本可与天然气竞争。这样就为绿氢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市场,从而帮助欧洲进入100%可再生能源系统。
Ørsted氢能业务副总裁兼负责人Anders ChristianNordstrøm说:“要创建一个完全依靠绿色能源运行的世界,需要尽最大程度地实现电气化。但是,某些行业无法通过电气化实现脱碳,这些领域氢能将发挥重要作用。海上风电制氢可能是未来的可选形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公司,Ørsted渴望更好地了解在海上生产可再生能源氢作为未来潜在的方式是否可行,其开创先河的技术部署,需要先行进行彻底的分析和测试。”
2020年11月27日,Ørsted宣布将借助荷兰最大海上风电场生产绿氢并供化肥厂脱碳。
在荷兰的最大海上风电场Borssele 1和2完全并网。总容量为752MW,也是全球第二大在运营的海上风电场。该项目将为荷兰及周边地区的工业脱碳未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此前的10月5日,Ørsted宣布将与全球领先的肥料公司Yara(1905年成立,年收入109亿美元)联手开发一个开创性氢项目,通过海上风电制氢来生产氨。这个通过绿氢来生产氨的项目,每年可以减少超过10万吨二氧化碳每排放,相当于减少50000辆汽油车的年排放。预计该项目将于2024/2025年投入运营。
Yara和Ørsted将共同开发一个100 MW的电解厂,依靠风电制氢,将氢输送到Yara位于荷兰的Zeeland地区Sluiskil的工厂,代替生产氨过程中由化石能源产生的氢。通过Borssele 1&2项目产生的绿色电力,可年产约75,000吨绿氨,占Sluiskil氨厂产能的10%。Borssele 1&2项目和Sluiskil氨厂位置很近,绿氨不光可作为肥料产品,使食品生产价值链脱碳,未来还可以转换为运输燃料,使交通领域脱碳。
2020年11月10日,Ørsted和bp宣布共同在德国开发可再生氢能项目。
双方同意在bp位于德国西北部Emsland的Lingen精炼厂共同开发潜在的大规模可再生氢能项目。
项目预计于2024年投入运行,将包括一个50 MW的电解系统,每小时可产生一吨可再生氢,年产能9000吨。可替代该精炼厂目前基于化石能源生产的氢消耗量的20%。每年减排8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德国约45000辆汽车的排放量。
项目的最终目标是扩展到500MW的可再生氢产能。整个工厂100%使用可再生绿氢,电解槽全部电力来自Ørsted北海的海上风电场。该项目以“ Lingen Green Hydrogen”的名义从欧盟创新基金申请了资助。该项目不光可生产绿氢,还将研究如何提高点解系统效率和灵活性,包括其他副产品,比如氧气以及供热等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bp负责天然气和低碳的执行副总裁Dev Sanyal表示:“氢在建立低碳未来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bp和Ørsted合作,有助于我们双方建立领先地位。Lingen Green Hydrogen项目既有助于降低Lingen工厂的碳减排亮,更主要是可以让双方积累大规模生产和部署绿氢的经验。这对德国及其他地区未来氢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欧盟正加快绿氢技术的合作研究
欧盟希望到2030年建造40GW的绿氢产能,并估计需要80至120GW的太阳能和风能为其供电。进入2021年,德国公用事业公司RWE领导的AquaVentus财团正在探索到2035年部署多达10 GW产能的岛上绿色氢能,项目首先将选择Heligoland岛作为中心枢纽岛。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绿氢计划。AquaVentus项目合作伙伴包括西门子能源、瑞典Vattenfall集团、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和壳牌公司等。AquaVentus的规模也远远大于沙特阿拉伯提出的4GW氢能城市计划,沙特的未来城市Neom计划于2025年启动并运行。
此前,西门子歌美飒在丹麦启动的一个孤岛式绿氢试验也将于今年开始运营。
提高海上风电制氢的经济性
英国还有一个名为dubbed Dolphyn 的氢能岛项目,计划使用漂浮式风电配合电解槽来进行制氢,分别采用一台2MW和10MW的漂浮式风机。在离岸50、100和250公里等距离,自带电解槽的半潜式漂浮式风机系统制氢成本最低。而超过100公里,通过高压电缆将电力输送到岸上再进行制氢的方式则会大大拉开成本增加的差距。Dolphyn项目,推动了英国“国家电网未来能源情景”中增加了“氢能岛”的概念。该情景下,未来的氢经济将100%使用由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绿氢。
虽然很多研究表明跳过蓝氢直接进入绿氢需要较大的技术成本,但越来越多的方案认为跳过蓝氢的过渡直接采用100%绿氢也不是不可以。
Ørsted新任命的首席执行官Mads Nipper表示:“到2030年,世界必须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一半,而全球近75%的碳排放量来自能源的使用,全球向可再生能源的快速转型至关重要。这要求企业和政界人士都敢于向前迈进,立即做出大胆的决策,以加快绿色能源的积累。”
Ørsted是当今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商之一,该公司已迅速将其业务从化石燃料转变为可再生能源,并有望在2025年实现碳中和。
来源:沃旭、BP、GTM、西门子歌美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