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加快打造“绿色氢都”

以全产业链布局、绿氢枢纽建设为重点,提升绿色发展质效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发布《成都市“十四五”新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大力支持支撑型、平台型和民生型基础赛道,构筑城市经济发展坚韧安全网。

根据《规划》,支撑型基础赛道将立足构建自主可控、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绿色氢能、绿色建筑等基础赛道,积极应对产业链断供和科技创新技术封锁,夯实产业绿色转型基础,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绿色发展质效。

其中,绿色氢能方面,以全产业链布局、绿氢枢纽建设为重点,大幅提升产业能级,加快打造绿色氢都。

在高端制造环节。依托成都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等重点发展水电解制氢及装备制造,依托成都绿色氢能产业功能区、龙泉汽车城等大力发展氢气制备、储运、加注设备研发与制造,聚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电堆、膜电极、质子交换膜、碳纤维纸、催化剂等领域重点发展。

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优化技术试验、产业孵化、示范应用、市场推广等功能,重点围绕氢储存、运输、加注环节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推进关键装备产业化以及相关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方法标准化研究,推动创新成果工程化、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在应用环节。支持有基础、有场景、有条件的区域开展氢能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强化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轨道交通、无人机等示范运营,打造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中心,在工业园区、居民小区推广应用分布式氢燃料发电系统和热电联供系统。

在标准制定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氢能产业标准制定,加快完善成都市氢能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争取率先提出地方性的技术、管理标准,抢抓行业话语权。

此外,《规划》明确了绿色氢能赛道发展前景与成都基础。四川省氢气来源多样,在可再生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化石能源制氢等方面都有庞大的氢源基础,成都已发展成为全国氢能第四城,是全国第三个具有百台以上规模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的城市,也是西南地区首个开展燃料电池物流车示范的城市,拥有全国唯一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已初步形成“制备—存储—运输—加注—应用”完整产业链条,其中包括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60余家,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在燃料电池膜电极及电堆、高压储氢瓶、氢气压缩机、加氢系统等装备领域具有国内领先优势,车载储氢瓶研制能力及市场占有率全国领跑。

在宜居生态场景方面,《规划》提出,要构建低碳能源场景。重点构建能源设施清洁化、节能工程、清洁能源替代等三大低碳能源场景,规划布局示范加氢站、综合能源站,完善互联互通的共享充电服务网络,加快城市配送、邮政、绿化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

在新经济主要承载地重点发展领域,《规划》明确,郫都区依托成都绿色氢能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绿色氢能、创业孵化服务、军工电子等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氢能装备产业基地。支持郫都区聚力建设全国氢能源产业示范区,加快布局加氢站建设,推动更多氢燃料公交车上线应用。龙泉驿区依托龙泉汽车城,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氢能等领域,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中心。

在新经济协同发展地的重点发展领域,《规划》提出,以促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依托成都绿色氢能产业功能区、龙泉汽车城、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简州智能装备制造新城等功能区,推动绿色氢源制备储运产业园、氢能技术装备产业园、氢能产业社区、智能网联创新中心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完善氢能和智慧网联汽车产业链,打造国家级绿色氢能产业基地、西南地区碳中和先行区、国家级氢能装备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往期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