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转化是能源保供与能源安全的解决方案

通过绿电制氢,以氢为载体,向用户直供绿氢,或以绿氢为主要原料,将其转化为氨、醇、油、化肥及其他化学产品,这是国家电投对绿电转化提出的定义。国家电投专家、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专家委办公室主任胡亦工表示,绿电转化目的是解决大规模新能源送出“卡脖子”问题,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支撑,解决以船运、航空企业为代表的下游终端大用户对碳中和燃料的需求问题,赋能化工、冶金、交通等传统产业脱碳,为能源保供和国家能源安全提供绿色低碳解决方案。

到2030年,我国风光基地规模将达到455吉瓦,本地消纳需求约140吉瓦,就地消纳面临巨大挑战。氢能在工业、交通、建筑、电力领域广泛应用,预计到2060年,氢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将达到15%~20%。国际市场也在大力推动绿氢发展,欧盟碳关税将氢纳入征收产品范围,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分别将绿氨、绿色甲醇、绿色航油作为燃料替代的主要选择。胡亦工指出,绿电转化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的趋势,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产业各环节技术趋于成熟,已经具备大规模开发绿电转化的条件。

胡亦工表示,当前绿氢转化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包括项目开发资源有限、绿色产品市场不完善、绿色认证机制不健全、新能源制氢与化工耦合等问题。其中,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随机性与下游化工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要求的匹配难题,是实现氢能与电力在多个时间维度耦合,实现绿电转化项目落地实施的关键。

绿电转化产业链长、涉及产业多,国家电投集团已率先进行发展模式探索。其中,绿电制氢技术成熟,绿氢可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建筑、电力等领域;绿氨合成技术成熟,绿氨可用于尿素、化工和化肥,绿氨项目经济性高度依赖当地氨价格水平,我国东北地区以及日、韩有较大绿氨市场前景;绿色甲醇的认证对原料来源要求较高,国内一般采用生物质碳源耦合绿氢技术,国际航运市场具有较大绿色甲醇需求;绿色航空煤油需要通过适航性认证和可持续性认证,目前主要有二氧化碳加绿氢和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两条技术路线,前者正在开展中试研究,后者已有工业化应用,得益于欧盟颁布的航空煤油需要强制掺混的政策,绿色航油市场前景广阔。胡亦工强调,开展绿电转化项目,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下游用户需求,按照宜氢则氢、宜氨则氨、宜醇则醇的原则,合理选择产业发展路径。

国家电投集团将绿电转化作为五大产业板块之一,已在绿电-绿氢-化学品、电-氢-电等方面超前布局,并在多地开展示范项目。大安风光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开发70万风电、10万光伏资源,年产绿氨18万吨。大安规模化风光直流离网制氢创新示范项目,采用全直流离网运行模式,开发30兆瓦风电、10兆瓦光伏资源,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全直流离网制氢项目;山东省多能互补氢醇一体化项目,采用冰岛CRI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可实现绿氢产能2万吨、甲醇10万吨。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电投集团下属二级单位,在全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率先同时拥有国内外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特高压输变电、中国三代核电工程业绩,新兴产业方面布局综合智慧零碳电厂/三网融合、绿电零碳交通、绿能替代及“双碳”服务、“风力、光伏+”能源生态融合、抽水蓄能等业务,作为国家电投绿电转化产业的技术支撑单位,将积极发挥技术总成优势,与业界同行一起,为我国氢能及相关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往期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