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研究    未来10年将是我国氢能产业“黄金发展期”

未来10年将是我国氢能产业“黄金发展期”

时间:2023-10-17

9月17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编写的《国际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指出,未来10年将是我国氢能产业的“黄金发展期”

根据《报告》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日渐完善,各省、市、区因地制宜,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规划布局氢能产业。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已有30个省级行政区域将氢能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69个地级市、县、区明确提出要发展氢能相关产业。2022年1—12月,国内各地区累计出台412项氢能相关政策。

目前我国各省市到2025年的氢能规划产值总额已接近万亿元,巨大市场潜力下的规模效应,将是我国氢能产业迅速发展的基础。在政策引导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产业链逐步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国内外合作进一步加强。

其中,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先导领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为3626辆和3367辆,分别同比增长105.4%和112.8%。

 

img1

 

截至2022年底,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12682辆,是仅次于韩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氢燃料电池车市场。截至2022年12月,国内在营加氢站总量已达245座,建成数量累计358座,加氢站数量占全球的36.7%,位居全球第一。燃料电池领域专利数量增长呈爆发趋势,我国目前燃料电池领域的专利数量已达60129件。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标准体系日趋完善,现行各类标准149项,正在制定的标准23项,覆盖氢能安全与管理、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以及氢能“制储输用”多种场景和全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为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

 

img2

 

与此同时,氢能应用的日渐多元化,正在促进氢能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在燃料电池汽车、热电联产、氢冶金、绿氢化工、绿色建筑等领域已从战略规划逐步向示范应用过渡。除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发展迅猛以外,作为我国三大“耗能大户”的建筑领域及工业领域也与氢能融合。据测算,目前利用氢燃料电池纯发电效率仅约为50%,而通过热电联产的方式综合效率可达85%,氢燃料电池在为建筑发电的同时,余热可回收用于供暖和热水。据估计,2050年全球10%的建筑供热和8%的建筑供能将由氢气提供,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亿t。

此外,在绿氢化工领域,利用氢气加成二氧化碳制备甲醇,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利用弃风、弃光制备绿氢可降低绿氢成本,利用CCUS技术可解决二氧化碳的消纳问题。在氢冶金领域,富氢高炉、氢气竖炉等绿色冶金技术也进入示范应用阶段。未来氢能将助力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深度脱碳。

根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预测,到2025年中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4058万t,到2030年,中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4910万t。根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最大的应用依然为合成氨及炼化领域,占比分别为51.5%及30.5%,同时,发电领域的氢需求量也将突破10万t。

《报告》认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具有多重优势,如:产业基础雄厚,氢能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多元,可扩展空间巨大;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国企、民企多点发力。不过,同时也存在与国外相比起步迟、发展晚,各领域在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装备性能以及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依然存在核心技术不强、运营成本较高等问题。

为此,《报告》建议:加强氢能产业战略研究,细化氢能发展路径;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安全监管及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清洁化、低碳化的氢能供应体系;建立氢能关键技术攻关与核心装备自主化的长效机制;加强氢能专利保护;加大对氢能全产业链的补贴政策及金融支持力度;打造全方位的氢能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