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研究    2030年我国氢气年均供应量将达4800万t,绿氢产能接近副产氢

2030年我国氢气年均供应量将达4800万t,绿氢产能接近副产氢

时间:2023-10-17

9月17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编写的《国际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指出,预计到203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新建投资规模将达到3750亿元,绿氢产能接近副产氢,蓝绿氢并行成为重要形式。

《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氢气总产量稳步增长,2022年氢气总产量超过3781万t,同比增长14.5%;氢能行业发展迅速,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12月,开业企业已达8843家。我国氢气制备及氢能应用逐步由灰氢、蓝氢向绿氢过渡,规模不断扩大

当前,全球氢能快速发展,其中,由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绿氢”的方式,被普遍认为是推动能源系统转型,促进实现“碳中和”目标是重要路径。《报告》认为,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的飞速扩大,供需地理位置错配问题日益凸显,可再生能源在资源侧和供应侧呈现“西富东贫,北多南少”的格局,而需求侧则与之相反。氢能以其可跨季节长时储能和利用方式灵活等优势,成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以及能源供应体系多元化发展的最佳选择。

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统计,截至2022年,全国已建成和规划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410万t/a,2022年全年电解水制氢项目约52个,其中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21个,占比约为40%,光伏制氢项目19个,风电制氢项目10个,水电制氢项目2个。光伏发电以其波动性相对较小、年利用时长相对较长、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已成为与氢能耦合的主流模式。同时,在地域方面,内蒙古以其优秀的资源禀赋获得了24个项目,以46%的占比领跑全国,成为我国氢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随着大批可再生能源制氢一体化项目的落地,我国绿氢化工也在2022年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22年合成氨产量约为6000万t、合成甲醇产量约8100万t,其氢气需求量分别达到约1059万t、1012万t,绿氢替代潜力巨大。其中,风光一体化绿氢合成氨项目市场关注度最高。从项目分布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其中内蒙古多伦县风光储氢制绿氨项目规模达到60万t。

报告认为,在氢能供给方面,氢制取传统工艺成熟,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和碱性电解水制氢原料充足、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将是推动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于绿氢未来的发展前景,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气年均供应量将达4800万t,其中电解水制氢供应量约为1100万t/a,相当于75~100GW电解制氢容量,占比约为25%。可再生能源制氢新建投资规模将达到3750亿元,绿氢产能接近副产氢,蓝绿氢并行成为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