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氢”实现从实验室到万亿市场的零碳跨越
在全球能源格局加速变革、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下,氢能作为一种零碳、高效的清洁能源,承载着人类对未来能源体系的美好期许,成为世界各国激烈角逐的科技与产业高地。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凭借其高效、环保等优势,在氢能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贵金属铱资源稀缺这一“卡脖子”难题,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严重制约着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与产业发展。
图片
就在今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山海氢(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波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2025年2月14号刊)发表PEM电解水制氢领域突破性成果,引发全球关注。该成果将依托山海氢公司推进技术落地,标志着中国绿氢技术从实验室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又一里程碑。
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好技术推向商业化舞台
作为复旦大学孵化的科技创新企业,山海氢以自主研发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催化剂、浆料、膜电极的全产业链技术布局和商业发展基础:
催化剂:带领重磅技术走向市场——复旦大学团队创新设计嵌入式载体型催化剂,灵感源于中国传统麻球结构,将贵金属铱用量减少85%,大幅降低原料成本,同时能效提升65%。催化剂性能不仅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更超越美国能源部设定的2026年技术指标,为山海氢实现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款催化剂产品已具备量产能力,工艺优化持续进行中,2025年底将实现全面商业化;
浆料配方:高分子技术的深度赋能——山海氢依托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领域的积累,开发出系列高性能浆料,适配不同电解水场景需求,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为膜电极量产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膜电极产线:国产化、规模化双突破——公司自主设计并建成国内首条全自动膜电极产线,设计年产能达7GW,目前已具备MW级电解槽膜电极稳定供货能力。产线全面投产后,将满足风光大基地、钢铁、化工等行业对绿氢设备的爆发式需求。
此外,山海氢的地理位置优势也为其发展助力不少。公司坐落于宝武集团上海碳中和产业园,依托政策与区位优势,积极与上下游企业开展合作,牵头构建绿色低碳(电解水制氢)创新联合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加速技术商业化应用。
直击行业痛点,成为万亿市场的核心杠杆
传统制氢技术多依赖铱等稀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铱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储量极为稀缺,这不仅导致其价格居高不下,还使得制氢成本长期难以降低。成本高昂,使得绿氢在与传统化石能源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大规模普及应用,严重制约了绿氢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
就在行业发展陷入瓶颈之时,山海氢以其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穿透重重迷雾,直击行业痛点——
高效安全:PEM电解水技术2分钟快速启停,适配可再生能源波动性;
经济可行:催化剂成本降至行业新低,绿氢生产成本逼近传统能源;
应用广泛:PEM电解水制氢技术上接风光发电的规模化跨季节储能,下接全工业体系的深度脱碳,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50年全球绿氢需求将超亿吨。在中国,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氢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在这场万亿级别的市场盛宴中,山海氢凭借其领先的技术突破,无疑将成为撬动这一巨大市场的核心杠杆,引领绿氢产业迈向新的辉煌。
肩负零碳使命,赋能绿色未来
绿氢作为一种清洁、高效且可持续的能源载体,正逐渐崭露头角,被视作碳中和时代的“终极能源”。对此,山海氢也已表明决心,将怀揣着强烈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凭借公司卓越的创新技术,为全球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减碳贡献:每吨绿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吨,推动工业、交通等领域深度脱碳;
国家战略:响应“双碳”目标,支撑中国氢能产业自主可控;
全球视野: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方案”,打造零碳经济新引擎。
就目前来看,山海氢已成为打造零碳经济新引擎的重要力量,从公司名就可以看出其丰富的内涵与企业宏大愿景。“山”代表沉稳根基,厚积薄发,“海”代表广阔视野,无限可能,“氢”则是公司将氢能作为主营业务的坚定决心。未来,山海氢也将以科技为笔,继续书写绿氢新时代!诚邀产业链伙伴、投资者携手同行,共拓氢能蓝海,共赢零碳未来!
来源: 势银能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