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处商业化早期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氢能协会燃料电池分会主席李献国:

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处商业化早期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氢能协会燃料电池分会主席李献国表示,氢能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不可少的能源。

“当下,燃料电池技术应用较多的是交通运输领域。”李献国表示,交通运输是脱碳较困难的领域,同时市场非常庞大,燃料电池现在主要用于公交车、大卡车,未来也可能大量应用于小汽车,以及航空等领域,所以应用非常广泛。

在李献国看来,现阶段燃料电池应用于汽车领域,在性能、成本、耐久性方面都已相对成熟,处于商业化应用的早期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功率密度,更长的使用寿命,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他表示,业内关注的主要技术重点,一是基础材料能够成本更低、寿命更长、性能更高;二是大规模自动化制造技术,使得每一个产品的成本都可以下降;三是燃料电池实际运行时的控制、监测、诊断、预测。

在基础材料方面,李献国认为,首先,目前催化剂的成本很高,降低铂在催化剂中的含量,以及开发非贵金属催化剂,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方法。其次,电解质膜目前大多数工作温度都在60℃~80℃之间,但在交通运输领域,最佳温度可能在90℃~120℃之间,适合这个区间的电解质膜目前还没有,需要开发更适合在交通领域应用的电解质膜。再次,双极板目前是以石墨双极板为主,其缺陷在于比较厚重。当前探索的方向主要是金属双极板,但金属的缺陷在于易腐蚀,腐蚀产生的离子对燃料电池存在毒化作用,金属双极板需要好的表面涂层,既能导电导热,还能拥有长寿命可以保护金属板,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大规模自动化制造技术方面,李献国介绍,日本丰田希望到2025年燃料电池成本能够较2008年降低95%,一方面是要有更好的基础材料,另一方面是大规模的自动化制造技术,“这两条路结合将是大幅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他表示,膜电极制造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给大规模自动化制造带来较大难题。同时,对于如何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可控性、合格率,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必须要有快速的在线监测、检测的设备和方法。

对于燃料电池实际运行时的控制、监测、诊断、预测,李献国强调,为了实现“实时控制”,需要通过大数据实时获取、分析、采取合适的控制行动。同时,还要有高准确度的预测模型,实现快速计算。

往期电子报>>